
主编:李富祥
创刊:四川电力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6954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315/TM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5, 48(1):1-9 17. DOI: 10.16527/j.issn.1003-6954.20250101
摘要:基于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igensystem realization algorithm,ERA)求解简便、运算量小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次同步振荡参数辨识方法。改进的算法先通过拼接同步相量的实部矩阵和虚部矩阵构造实数域汉克尔矩阵,并对其进行矩阵分解得到系统矩阵,再求系统矩阵的特征值从而实现次同步振荡角频率的提取,仅利用200 ms的同步相量序列即可实现次同步振荡参数的高效辨识。改进的ERA有效解决了现有ERA在辨识过程中未考虑基波分量和振荡分量的角频率两两共轭约束的局限。
2025, 48(1):10-17. DOI: 10.16527/j.issn.1003-6954.20250102
摘要:电力系统运行实践表明,新能源送出线路单相重合闸非全相运行过程中,新能源侧存在过电压和过电流,可能影响保护性能。为揭示送出线路非全相运行机理,首先推导了非全相运行状态下新能源侧电压和电流解析式,并利用实际故障录波数据验证了其有效性;然后,基于推导的解析式,研究了新能源控制方式、功率水平、送出线路长度对过电压、过电流的影响;最后,结合新能源送出系统保护配置情况,分析了送出线路保护和变压器保护对非全相运行状态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非全相运行期间健全相电流约上升至额定电流的√3倍,过电压幅值主要受断口阻抗和新能源电源正序等效阻抗的影响;由于同时存在较高的负序电压和过电流,变压器高压侧复合电压过电流保护可能误动作。
2025, 48(1):18-22 56. DOI: 10.16527/j.issn.1003-6954.20250103
摘要:针对电力系统中短导体并联引发的三相电流不平衡现象因缺乏标准规范约束给生产运维所带来的困扰,从阻抗参数差异角度揭示了短导体并联下三相电流不平衡的机理,指出其本质为并联回路间三相阻抗比例不匹配引起的分流差异,并通过四川电网典型案例(同塔双回、非同塔双回、混合组塔线路及开关场内部导体)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表明,通过调整相序排布或换相措施可有效改善电流平衡度。研究结果为短距离并联导体设计与运维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建议在并联导体规划中注重三相阻抗一致性或阻抗比例匹配。
2025, 48(1):23-31 71. DOI: 10.16527/j.issn.1003-6954.20250104
摘要:由于邻近多风电机组间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深度挖掘多风电机组的空间特征有利于提高风电功率的预测精度。因此,提出了一种考虑多风电机组关联特性的超短期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基于能量谷优化算法对变分模态分解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将原始风电功率数据分解为多个利于预测的模态分量;随后,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时序预测网络中引入时序注意力机制,充分提取多风电机组间的复杂联系,从时空角度对各模态分量进行精准预测;最后,对各模态分量预测值进行重构得到多台风机的风电功率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预测模型相比,所提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多风电机组的超短期功率预测精度,同时也能缩短训练时间。
2025, 48(1):32-40 84. DOI: 10.16527/j.issn.1003-6954.20250105
摘要:为提高输变电线路在长期运行和自然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各类缺陷的检测精度和效率,提出了基于YOLOv8和可变形卷积的改进算法。针对各类缺陷样本数量差距较大导致的长尾分布问题,提出使用分割一切模型对数据进行扩充以提高数据平衡性;在主干网络中引入DCNv2结构,通过动态调整卷积核的形状适应各类样本包含的特征以提高泛化能力,并结合multiCA注意力机制使网络注重各通道的融合信息;使用损失函数WIoU引导模型学习,以适应不同质量的锚框。将改进的算法与其他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增加了对输变电缺陷检测的精度。
2025, 48(1):41-47. DOI: 10.16527/j.issn.1003-6954.20250106
摘要:特高压换流变压器阀侧油中表带触指作为实现绕组引出线与阀侧套管电气连接的关键部件,长期服役在高电压、大电流、高环温等严苛条件下,难以避免出现腐蚀、劣化等情况。以在役表带触指劣化故障实例为基础,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检测手段探究了表带触指表面腐蚀产物的微观形貌演变,分析了腐蚀层主要成分及含量,后经由显微切片与表面磨抛观测探究了其腐蚀产物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腐蚀产物大多数仅附着于表带触指表面,未向内侵蚀,推断腐蚀产物Cu2S主要由油中Cu离子与腐蚀性硫化物结合沉积而来。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结合激光诱导光谱信号的快速检测分析方法,实现了对触指4类不同腐蚀程度的有效识别,准确度可达到99.25%。
2025, 48(1):48-56. DOI: 10.16527/j.issn.1003-6954.20250107
摘要:对储能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准确估计,能保障储能锂电池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针对储能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参数不准确以及储能复杂环境噪声不确定的问题,基于戴维南等效电路模型,在实际测得的间隔恒流放电数据基础上利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等效电路参数辨识,将辨识后参数计算得到的电压与试验电压进行比较分析,验证所辨识模型的优劣并获取模型最优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电池SOC进行准确估计。将所提算法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和安培小时积分法进行比较,并分析不同初始SOC对估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初始SOC条件下均可快速收敛并准确估计SOC,在初始SOC与模型参数无误差的条件下,估计精度高达99.2%。
2025, 48(1):57-62. DOI: 10.16527/j.issn.1003-6954.20250108
摘要:针对雨雪天气严重影响线路覆冰图像质量与标准覆冰厚度计算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图像处理的线路覆冰厚度检测方法,并在实验室对导线进行人工覆冰并模拟人工冷雾,采集有雾和无雾条件下的覆冰图像,用所提方法检测导线覆冰厚度。对采集的图像通过去雾、灰度化、直方图均衡化和空间滤波进行预处理,采用多种算子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计算出覆冰厚度。结果表明,覆冰图像去雾处理后采用直方图均衡化和空间滤波可较好地改善图像质量,配合使用Canny算法进行导线覆冰图像边缘检测时更具优势,即使在有雾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覆冰厚度检测结果。
2025, 48(1):63-71. DOI: 10.16527/j.issn.1003-6954.20250109
摘要:为提高电力设备异常检测的精度,提出以融合双向加权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和三重注意力(TA)机制改进Yolov5s的电力设备异常检测方法。首先,融合BiFPN是在特征融合结构中加入跨尺度连接线以保留更多深层的语义信息,可以有效促进目标的分类识别和位置精确定位;然后,加入采用三分支结构的注意力机制能够更好地提取空间交互注意力和通道空间交互注意力,抑制无用的特征信息;最后,通过采用Soft NMS来取代传统的NMS算法可以有效减少目标的遗漏,并提升检测的准确性。实验数据显示,改进后的YOLOv5s网络模型相较于原始YOLOv5s模型,精确率从88.3%提升至90%,召回率从89%提升至93%,mAP@0.5值从88.7%提升至92.8%,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精度。
2025, 48(1):72-76 110. DOI: 10.16527/j.issn.1003-6954.20250110
摘要:对电力系统中防火封堵材料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并探讨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及未来发展趋势。首先,对电力防火封堵材料进行了分类,并详细阐述了各类材料的特性及其单独或组合使用的优势;其次,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针对不同功能建筑、电力设施及封堵部位,探讨了适宜的封堵材料选择策略;最后,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近期研究进展,对电力防火封堵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5, 48(1):77-84. DOI: 10.16527/j.issn.1003-6954.20250111
摘要:安装开关设备能够有效提升配电网可靠性,减少系统停电损失成本,但是故障发生的随机性给开关规划方案的价值带来投资风险,为此提出了考虑条件风险价值的配电网开关规划模型。该模型可以规划开关的数量和配置点位,使期望利润最大化并最小化投资风险,其中:故障的随机性利用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和快速前代消除技术建模;风险利用条件风险价值表示,通过风险偏好系数将期望利润和条件风险价值整合到同一目标函数中以考虑电网公司的风险偏好。该模型被建模成混合整数线性模型的形式,能够利用CPLEX等商业求解器在有效的运行时间内求解。最后,以RBTS4配电系统作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了在开关规划问题中考虑条件风险价值的必要性,并分析了不同关键参数对开关规划方案的影响。
2025, 48(1):85-92. DOI: 10.16527/j.issn.1003-6954.20250112
摘要:为了满足硬件在环测试、并网变换器测试等需求,设计了一种交-直-交三相功率放大器,并在逆变侧采用并联交错T型多电平拓扑,满足了高开关频率、大功率等级以及低损耗等需求。此外,分析了三相开关型功率放大器中零序环流的流通路径,提出了零序环流的等效模型,给出了零序环流的数学表达式,并在仿真实验中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采用共模电感代替工频变压器抑制环流,大大减小了装置体积,节约了成本,并在仿真实验中验证了该措施的有效性。
2025, 48(1):93-98 104. DOI: 10.16527/j.issn.1003-6954.20250113
摘要: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中兆赫兹级高频暂态电流分量的探测需求,介绍了一款剪切模式高频磁电耦合电流传感器的敏感机理和结构设计。为有效提升该电流传感器的灵敏度、探测极限等核心性能,设计并研制了一款高频调理电路,通过仿真分析对其性能做出判断,进一步搭建了一套高频电流试验系统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调理后的灵敏度达到14.24 mV/mA,线性拟合度(R平方)达到0.999 68,0.9~1.1 MHz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有效值的变化波动小于3%,探测极限达到10 μA以内。该调理电路显著提升了磁电耦合电流传感器的高频探测性能,对于新型电力系统中高达MHz频率的高频暂态电流分量探测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2025, 48(1):99-104. DOI: 10.16527/j.issn.1003-6954.20250114
摘要:为确保安装使用内置特高频传感器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局部放电监测系统可靠工作,使用吉赫兹横电磁波室试验平台,对四川电网新建1000 kV及500 kV输变电工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所使用的665只内置特高频传感器开展了频率响应特性试验,并且使用可调制脉冲发生装置对部分已经完成现场安装的传感器开展了检测灵敏度试验。结合传感器原理及安装要求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对内置特高频传感器及局部放电监测系统现场应用提出了建议。
2025, 48(1):105-110. DOI: 10.16527/j.issn.1003-6954.20250115
摘要:近年来,时有地线挂点金具发热、烧融导致地线断线进而危害线路稳定运行的事故发生。针对四川500 kV架空输电线路地线金具发热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发热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保障线路安全。首先,通过EMTP仿真建模,获得了线路稳定运行状态下地线的感应电压与电流随负荷的变化规律;随后,搭建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了接触电阻、感应电流、风速等参数对金具发热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仿真结果分析发现其异常发热的主要原因为耐张段上出现两个及以上接地点后构成异常感应回路,使接触电阻处持续流过较大电流,导致金具异常发热。针对这一类型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及预防控制措施,为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主编:李富祥
创刊:四川电力技术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6954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315/TM